王頌方、鐘昱剴、林冠宇、何承訓、王順正 (2023)。跑步成績評量換氣閾值與呼吸代償點速度的效度研究。體育學報,56(2),167-178。 |
王群維、王重凱、王順正、何承訓 (2023)。單次不同下肢阻力運動對健康成年男性脈波傳導速率與血壓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25(1),60-79。 |
Chen, C. F., Wu, H. J., Liu, C., & Wang, S. C. (2022). Kinematics analysis of male runners via forefoot and rearfoot strike strategies: a preliminary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23), 15924. |
Lin, H. F., Chou, C. C., Chao, H. H., Wang, S. C., & Chen, C. H. (2022). Acute circulatory and femoral hemodynamic responses induced by standing core exercise at different rotational cadence: a crossover study. BMC Sports Scienc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14, 194. |
王重凱、王群維、王順正、何承訓 (2022)。不同肌肉收縮模式訓練與組間休息時間對於肌肉表現之影響。體育學報,55(3),263-277。 |
Chen, L. Y., Wang, C. W., Chen,L. A., Fang, S. H., Wang, S. C., & He, C. S. (2022). Low vitamin D status relates to the poor response of peripheral pulse wave velocity following acute maximal exercise in healthy young men. Nutrients, 14(15), 3074. |
Chung, Y. K., Wu, Y. N., Wang, S. C., & He, C. S. (2022). A Pilot Study: Does Oxygenated Water Support Lactate Clearance Kinetics After Simulated Games in Elite Taekwondo Athletes?. The Journal of Exercise and Nutrition , 5(1), 6. |
王群維、王重凱、王順正、何承訓(2022)。短期高強度間歇訓練對健 康成年男性脈波傳導速率與血壓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24(2),287-300。 |
Lin, H. F., Wang, S. C., Cheng, H. M., & Sugawara, J. (2021). Homebased Standing Core 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Femoral Blood Flow but not Arterial Stiffness in Middle-Aged to Older Adults. Artery Research, 27(2), 75-81. |
路召薇、王順正、何承訓(2020)。原地腳踏車三分鐘衰竭測驗評量換 氣閾值與呼吸代償點的效度研究。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5),15- 26。 |
林嘉芬、王順正、何承訓(2019)。動態貼布貼紮對女子排球員下肢肌 力之影響。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29,1-8。 |
陳子儀、廖健男、王順正、何承訓(2019)聆聽音樂對射箭選手射箭成績及心率變異度之影響。中正體育學刊,8,17-31。 |
鐘昱剴、吳燕妮、王順正、何承訓(2019)。單日兩場模擬比賽對優秀 跆拳道選手心跳率與血乳酸之影響。跆拳道學刊,6,1-16。 |
陳朝福、王順正、魏香明、彭賢德(2019)。探討鉛球投擲之軀幹運動 與鉛球能量關係。文化體育學刊,28,1-8。 |
陳朝福、王順正、彭賢德(2019)。鉛球之滑步式與旋轉式投擲運動 學分析。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16(1),1-9。 |
陳朝福、王順正、彭賢德(2018)。優秀鉛球運動員在投擲與釋放階段 之運動學與能量變化。大專體育學刊,20(3),238-249。 |
葉書銘、張晃源、楊國生、林冠宇、王順正、陳韻如(2016)。壓力褲對於靜態過重或肥胖女性之運動心肺功能及跑步經濟性影響。台灣復健醫學雜誌,44(3),143-151。 |
廖奕寧、鄭婉廷、廖健男、王順正(2015)。不同心跳水準慢跑熱身對隨後射箭運動表現的影響。中正體育學刊,5,48-55。 |
林昶廷、王順正(2015)。棒球打擊訓練器材介紹與評估。中正體育學刊,4,1-8。 |
鄭肇豪、蘇昱瑄、王順正、程嘉彥(2014)。十二週馬克操訓練對高中生體能商之影響。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8,23-31。 |
林玉瓊、張予親、余杰霖、王順正(2014)。三軸加速規運動錶的信效度研究。文化體育學刊,17,49-60。 |
黃彥霖、張晃源、程文欣、謝易親、高從耀、王順正(2013)。振動式動態恢復對衰竭運動後血乳酸清除的影響。體育學報,46(4),319-327。(TSSCI) |
張晃源、呂忠祐、林玉瓊、程文欣、王順正(2013)。不同橢圓機的坡度、阻力、步頻對運動強度的綜合影響。體育學報,46(3),189-197。(TSSCI) |
林玉瓊、王順正、程文欣(2013)。手腕式高爾夫揮桿動作分析器介紹與評估。大專高爾夫學刊,10,49-57。 |
鄭肇豪、張晃源、王順正(2013)。坐式橢圓機最大運動表現及運動經濟性之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6,1-7。 |
蔡淑真、吳忠芳、紀瑤璇、張晃源、王順正(2013)。不同強度橢圓機與跑步機運動之心肺適能比較。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6,39-46。 |
洪金昌、吳柏翰、王順正(2013)。全身性振動伸展訓練頻率對足球運動員柔軟度、爆發力及敏捷性之影響。體育學報,46(1),13-22。(TSSCI) |
程文欣、吳泰昌、王順正(2013)。不同運動強度心跳控制跑步訓練對心肺適能影響之研究。中正體育學刊,3,61-71。 |
林信甫、周峻忠、王順正、王鈞逸(2012)。臨界負荷指標於女子划船運動表現之預測,大專體育學刊,14(3),378-386。(TSSCI)2013年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獎勵優等 |
王順正、林玉瓊、程文欣(2012)。高爾夫球桿桿身的相關研究,大專高爾夫學刊,9,59-68。 |
林玉瓊、王順正(2011)。2003~2010年「大專高爾夫學刊」論文引用次數計量分析,大專高爾夫學刊,8,1-12。 |
高從耀、陳仲立、王順正、王國樑(2011)。高爾夫揮桿動作的軀幹旋轉研究與應用,大專高爾夫學刊,8,55-65。 |
陳仲立、高從耀、王順正、陳志宏(2011)。高爾夫運動與肌肉減少症之探討,大專高爾夫學刊,8,66-75。 |
王順正、劉孟修、陳志宏(2010)。高爾夫球場碼數表(yardage book),大專高爾夫學刊,7,66-73。 |
高從耀、王順正(2010)。高爾夫練習器探討,大專高爾夫學刊,7,57-65。 |
何梅櫻、蔡淑真、王錠堯、王順正(2010)。心跳率控制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的信、效度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8,37-46。 |
Wang, S. C., Lin, H. F., Wu, C. F., Lin, B. N., Wang, Y. S., & Huang, Y. J. (2010). Aerobic power assessment by using a 10 min heart rate control running on treadmil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50(1), 32-36. (SCI) |
林明勳、王順正、王國樑(2009)。固定式與活動式橢圓機踏板對下肢運動軌跡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16,1-14。 |
王順正、黃彥鈞、謝易親、張晃源(2009)。橢圓機的坡度。代步與休閒產業雙月刊,47,34-38。 |
王順正(2009)。高爾夫揮桿動作檢核標準表。大專高爾夫學刊,6,49-63。 |
紀瑤璇、林信甫、鄭景峰、王順正(2009)。應用心跳率控制指標於划船測功儀信效度之分析。體育學報,42(2),1-13。(2009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獎勵優等) |
王予仕、林玉瓊、王順正(2009)。最大脂肪氧化運動強度的研究趨勢。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9,29-39。 |
Wang, S. C., Wang, Y. S., Huang, Y. J., Chiang, T. J., Tasy, S. J, Lin, H. F., Hsieh, Y. C. (2009). The Effect of FATmax Endurance Training on Maximal Fat Oxidation Rate and Aerobic Power. Abstract.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41(5) Supplement, S498. |
王順正、程文欣、王予仕、黃彥鈞、江泰儒(2008)。心跳率控制跑步速度與固定速度訓練的比較研究。體育學報,41(2),1-14。(NSC-952413H194027) |
吳忠芳、王予仕、黃彥鈞、王順正、王國樑(2008)。橢圓機坡度改變對下肢肌群肌電訊號與生理反應之影響。體育學報,41(2),31-42。(2007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獎勵甲等獎,NSC-962413H025001) |
呂盈賢、王錠堯、程文欣、蔡淑真、王順正(2008)。不同強度心跳率控制1600公尺跑走評量高中男生心肺適能之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7,83-90。 |
Wang, T. Y., Chen, H. L., & Wang, S. C. (2007). Longitudinal Research of 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 Variation between Intelligent and Normal Male Adolescent. Abstract.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39(5) Supplement, S396-S397. |
王順正、黃彥鈞、王予仕、江泰儒(2007)。專家與使用者評鑑運動生理學網站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4),61-72。(NSC-942413H194026) |
吳忠芳、王予仕、黃彥鈞、王順正(2007)。橢圓機運動的特性與生理反應。臺中學院體育,4,96-101。 |
王順正、王美雲(2007)。單回合高爾夫運動對不同年齡參與者血糖與血脂肪之影響。大專高爾夫學刊,4,130-136。 |
林明勳、王國樑、王順正、謝易親(2007)。健身器材不同阻力控制系統扭力穩定性之比較。嘉大體育健康休閒,6(1),162-174。 |
Wang, S. C., Lin, B. N., Wang, Y. S., Huang, Y. C., Chen, H. L., Wu, C. F., et al. (2006).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Running Speed Variance by Heart Rate Control (RSVHRC) on treadmill. Abstract.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38(5) Supplement, S504-s505. |
林玉瓊、吳忠芳、王順正(2006)。30分鐘臨界速度跑步的脂肪代謝變化研究。體育學報,39(4),23-34。 |
陳信良、林玉瓊、王錠堯、王順正(2006)。不同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的體能商比較研究。體育學報,39(1),1-12。(NSC922413H194015) |
吳忠芳、王順正、林必寧(2006)。固定心跳率跑步變異(RSVHRC)在跑步機上之應用。台中學院體育,3,51-58。(NSC-952413H194027) |
陳信良、林玉瓊、王錠堯、王順正(2005)。不同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的體能商比較研究。體育學報,39(1),1-12。 |
楊群正、王順正(聯絡作者)、陳信良(2005):最大脂肪代謝量運動強度與最大攝氧量的關係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3,21-29。(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獎勵2004年甲等獎) |
Wang, T. Y., Wang, S. C., Hu, H. C., & Lin, J. C. (2005). The validity of critical velocity derived from single interval treadmill run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7(5), Supplement p S230. (NSC912413H194026) |
王順正、許千昱、彭佑甯、余奕德、連彥婷、高楷杰(2005)。新式高爾夫球差點運算系統的建立。大專高爾夫學刊,3,155-166。(NSC932815C194031H) |
王順正、吳顥照、王錠堯、林正常(2004):單次間歇臨界速度測驗的效度研究,體育學報。38(2),1-12。(NSC912413H194026)
|
王順正、楊群正(2004)。投球的科學。科學月刊,35(7),524-527。 |
王錠堯、王順正、陳信良(2004)。青少年體能商的理論架構探討。中華體育,18(4),98-104。 |
王錠堯、王順正、陳信良(2004)。青少年體能商與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174-186。(NSC922413H194015) |
林正常、王順正、吳忠芳(2004)。日常生活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2,55-66。(DOH92HP1407) |
王錠堯、王順正(2004)。心肺恢復指數與最大攝氧量的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7,91-102。(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獎勵2004年甲等獎) |
王錠堯、余奕德、王順正(2004)。不同距離推桿時上半身與球桿的運動學分析。大專高爾夫學刊,2,100-111。(NSC922815C194031H) |
王順正、余奕德、連彥婷、彭佑甯(2004)。高爾夫差點運算分析。大專高爾夫學刊,2,166-174。 |
王順正、吳顥照、吳忠芳、林玉瓊(2003)。走路臨界速度評量生理穩定狀態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259-267。(NSC902413H194010) |
林錫波、王順正、程嘉彥、吳顥照(2003)。青少年體能商之發展的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4,65-78。(NcpfsExc090001) |
王順正(2003)。高爾夫推桿練習器測驗與果嶺推桿比賽之相關。大專高爾夫學刊,1,121-129。 |
王順正、林玉瓊、林正常、吳忠芳(2002)。速度耐力模式評量無氧跑步能力與最大瞬間速度之研究。體育學報,33,1-10。(NSC892413H194014) |
程嘉彥、王順正、洪偉欽、林錫波(2002)。青少年體能商(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檢測。中正體育,2,1-15。(NcpfsExc090001) |
吳忠芳、王順正、林玉瓊、莊泰源、林正常(2000)。長跑選手無氧跑步能力判定法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8,369-378。(NSC882413H194027) |
王順正、劉家輔、鐘武興、黃柏晴、蕭智軒(1999)。高爾夫揮桿動作分析,復興崗體育,5,173-185。 |
Lin, J. C., & Wang, S. C. (1999).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running at critical velocity for distance runners. Abstrac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1(5,Supplement),s371. |
王順正、林正常、莊泰源、郭堉圻(1998)。實驗室與田徑場跑步速度耐力模式測驗結果的比較,體育學報,26,289-296。 |
林正常、王順正(1998)。長距離跑步選手的臨界速度研究,體育學報,26,137-144。 |
王順正、林正常(1998)。呼吸循環穩定閾值的比較研究,我國大專運動科學86學年度研究獎助專刊,81-91。 |
王順正(1998)。冷療的再評估,台灣省學校體育,46,17-23。 |
吳忠芳、林正常、王順正(1998)。青少年游泳選手臨界速度數學推算模式之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5,149-158。 |
林正常、王順正、彭郁芬、林玉瓊、吳忠芳、康風都(1997)。長跑選手不同臨界速度跑的血乳酸反應,體育學報,24,121-132。 |
Wang, S. C., Wang, H. S., Lin, J. C., & Lin, Y. C. (199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xercise intensities of critical power, ventilatory threshold and individual anaerobic threshold. Abstrac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8(5,Supplement),s197. |
王順正、林正常(1996)。登階測驗評估最大攝氧量的效度概化,體育學報,20,351-362。(國科會乙種研究獎勵) |
林玉瓊、林正常、王順正(1995)。熱身運動對反應時間不同階段時間值的影響,體育學報,20,293-304。 |
王順正(1995)。效度概化在運動科學上的應用,中華體育,34,8-14。 |
王順正(1995)。棒球投手不同投球動作加速期的投球臂運動學分析,台北師範學報,8,529-554。 |
王順正、王鶴森、林正常(1995)。漸增強度運動測驗之臨界負荷與無氧閾值的關係研究,體育學報,19,145-156。 |
王順正(1995)。跑步選手下肢運動傷害的原因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 (1),88-96。 |
王順正(1994)。運動生物力學概說,國民體育季刊,23(4),78-91。 |
王順正(1994)。跑步選手的脛前疼痛,中華體育,31,79-86。 |
王順正(1994)。酒精對運動時能量代謝的影響,國民教育,35(1,2),55-63。 |
王順正(1994)。運動與身體發展,北師體育,1,66-79。 |
王順正(1994)。國民小學學童的運動傷害問題探討,臺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22,20-33。 |
王順正、徐仁廣(1994)。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課興趣選項滿意度的探討,台北師院學報,7,1003-1026。 |
王順正、李昭慶、康風都(1994)。臨界負荷在運動強度設定上的應用,中華體育,28,116-125。 |
王順正(1993)。胰島素對能量代謝的影響,中華體育,27,104-119。 |
王順正(1993):運動訓練對骨骼肌蛋白質代謝的影響-以尿中 3甲基組胺酸的變化來評量,中華體育,25,54-64。 |
王順正(1993)。運動訓練對肌肉中磷酸果糖激脢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22,112-120。 |
王順正(1993):模糊理論在運動科學上的應用,體育學報,16,405-422。 |
王順正、林正常(1992)。臨界負荷、肌電圖疲勞閾值與無氧閾值的關係研究,體育學報,14,207-226。(國科會乙種研究獎勵) |
王順正(1992)。簡述人體關節瞬時旋轉中心,中華體育,23,59-67。 |
王順正(1992)。人體平衡能力的測量,中華體育,22,83-91。 |
王順正(1992)。田徑全能運動得分計算式,體育與運動,80,71-75。 |
王順正(1992)。運動技術的定性分析,中華體育,21,66-71。 |
王順正(1992)。諧和分析(harmonic analysis)垂直跳的地面反作用力,體育與運動,78,38-44。 |
王順正(1991)。運動科學實驗數據處理的基本認識,中華體育,19,87-92。 |
王順正(1991)。人體活動時的絕對與相對角度探討,中華體育,18,25-32。 |
王順正(1991)。不同數據平滑(smooth)方式的比較,中華體育,17,41-48。 |
王順正(1991)。人體動作攝影分析之記號(marker)位置設定,中華體育,16,35-38。 |
王順正(1990)。談人體運動力學上人體肢體分段資料的建立,中華體育,15,5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