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入學碩班蔡雅婷 (畢業)
研究生: 蔡雅婷
研究生(外文): TSAI,YA-TING
論文名稱: 負重增強式訓練與複合式訓練對跆拳道選手下肢肌力與爆發力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s of weight-bearing plyometric training and complex training on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and explosive power of taekwondo athletes
指導教授: 王順正王順正引用關係、吳燕妮吳燕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 WANG, SOUN-CHENG、WU, YEN-NI
口試委員: 林信甫、王順正、吳燕妮、何承訓
口試委員(外文): LIN, HSIN-FU、WANG, SOUN-CHENG、WU, YEN-NI、HE, CHENG-SHIUN
口試日期: 2022-07-05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系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反向跳、等速肌力、落下跳躍
外文關鍵詞: counter movement jump、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drop jump
目的:透過6週負重增強式訓練與複合式訓練的介入,觀察跆拳道選手下肢肌力與爆發力變化差異情形。方法:本研究招募14名跆拳道運動員,隨機分為負重增強式訓練組 (weight-bearing plyometric training, WPT) (n = 7) (年齡19.9 ± 0.7歲,身高169.4 ± 4.9公分,體重63.4 ± 9.4公斤) 與複合式訓練組 (complex training, CT) (n = 7) (年齡19.1 ± 1.3歲,身高171.0 ± 9.7公分,體重65.1 ± 11.6公斤),兩組除了既定的跆拳道專業訓練之外,每週另需進行2次的訓練介入,持續6週。WPT訓練是以負重受試者自身體重20%的重量,進行三種跳躍動作 (左右欄跳、原地反覆箱跳、深跳跨欄),每次訓練6-10次、4組,組間休息1分鐘,項目間休息2分鐘;CT訓練的順序是先增強後阻力 (左右欄跳+深蹲、原地反覆箱跳+站立舉踵、深跳跨欄+羅馬尼亞硬舉),每組的增強式訓練6-10次、4組,阻力訓練60-85% 1RM、4-6次、3組,組間休息1分鐘,項目間休息2分鐘,並於訓練前、後進行下肢等速肌力、爆發力與下肢最大肌力表現檢測。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檢定訓練前後測的差異程度;再以獨立樣本t檢定,比較兩組訓練前後差的差異程度,顯著水準α訂為.05。結果:一、WPT組在左腳膝關節180 o/s伸展之最大力矩峰值與平均作功、深蹲與羅馬尼亞硬舉有顯著提升 (p < .05),唯爆發力表現無顯著提升。二、CT組則在右腳膝關節180 o/s伸展與屈曲之平均作功、深蹲與站立舉踵及羅馬尼亞硬舉,有顯著提升 (p < .05),唯爆發力表現無顯著提升。三、組別之間的訓練效果差異,CT組在右腳膝關節180 o/s屈曲之最大力矩峰值與平均作功、站立舉踵訓練效果顯著優於WPT組。結論:WPT訓練與CT訓練對下肢等速肌力表現皆有提升的效果,而CT訓練對最大肌力的訓練效果更佳。WPT訓練則有較佳提升爆發力的趨向,可是未達顯著效益。整體而言,CT組的訓練效果優於WPT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