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正教授 上課課程資料 指導學生 指導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研討會論文 專書 國科會計畫 其他計畫 專利

成員介紹:107年入學碩班路召薇 (畢業)
公告時間 : 2018/11/14
107年入學碩班路召薇

研究生: 路召薇
研究生(外文): LU, CHAO-WEI
論文名稱: 原地腳踏車三分鐘衰竭測驗評量換氣閾值與呼吸代償點的效度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validity study of ventilatory threshold and respiratory compensation point derived from 3-min all-out cycling test
指導教授: 王順正
指導教授(外文): WANG, SOUN-CHENG
口試委員: 何承訓、吳柏翰
口試委員(外文): HE, CHENG-SHIUN、WU, BO-HAN
口試日期: 2020-07-07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系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8
中文關鍵詞: 有氧能力、最大努力漸增負荷運動、訓練強度、換氣閾值、呼吸代償點
外文關鍵詞: aerobic capacity、incremental exercise、training intensity、ventilatory threshold、respiratory compensation point

目的:探討以原地腳踏車三分鐘衰竭測驗的動力輸出最後三十秒鐘平均值第一臨界負荷 (power at first critical power, CP1)、動力輸出一分半鐘至二分鐘平均值第二臨界負荷 (power at second critical power, CP2) 分別與換氣閾值 (power at ventilator threshold, VT)、呼吸代償點 (power at respiratory compensation point, RCP) 的相關與差異情形。
方法:以 20 名一般休閒運動者為研究對象,受試者年齡 22.3±2.7歲、身高 168.2±7.9公分、體重 64.5±13.9公斤,本研究受試者須分別進行兩次測驗,第一次測驗為原地腳踏車漸增負荷最大努力運動測驗,以獲得換氣閾值與呼吸代償點,至少間隔 48 小時後,接著進行第二次測驗為原地腳踏車三分鐘衰竭測驗,以獲得測驗過程中動力輸出最後三十秒的平均值為第一臨界負荷 (power at first critical power, CP1)、動力輸出一分半鐘至二分鐘的平均值為第二臨界負荷 (power at second critical power, CP2)。資料分析以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 VT 與 CP1、RCP 與 CP2 的相關情形,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析 VT 與 CP1、RCP 與 CP2 的差異。
結果:VT (133.1±31.9 watt) 與 CP1 (147.9±43.1 watt) 達顯著相關 (r=.966, p < .05),但有顯著差異 (t=-1.804, p < .05);RCP (161.7±36.4 watt) 與 CP2 (154.6±46.2 watt) 達顯著相關 (r=.937, p < .05),且無顯著差異 (t=4.489, p > .05)。
結論:原地腳踏車三分鐘衰竭測驗評量的 CP1、CP2 皆與 VT、RCP具備顯著相關,CP1 大於 VT、CP2 等於 RCP,CP1 無法有效評量 VT,CP2 可以有效評量 RCP。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2020) 心肺適能訓練的理論與實務(2008) 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2002) 運動生理學問答集(2002) 運動與健康(1998) 運動技術分析-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方法(1996,2005)
運動生理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