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入學碩班吳晨聖
研究生: 吳晨聖
研究生(外文): WU, CHEN-SHENG
論文名稱: 自我監控心跳控制跑步訓練的效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Effect of Self-monitoring Heart Rate Control Running Training.
指導教授: 王順正
指導教授(外文): WANG, SOUN-CHENG
口試委員: 吳柏翰、何承訓
口試委員(外文): WU, PO-HAN、HE, CHENG-SHIUN
口試日期: 2020-07-07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系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6
中文關鍵詞: 穿戴式裝置、自我監控、換氣閾值、訓練強度、心跳率控制
外文關鍵詞: wearable device、self-monitoring、ventilatory threshold、training intensity、heart rate control
目的:評估跑者換氣閾值與呼吸代償點心跳率區間,判定跑步訓練的目標強度,並且使用穿戴式裝置,且提供個人化跑步訓練課表進行四週自我監控心跳率控制跑步訓練,以及確認使用穿戴式裝置輔助自我監控心跳控制跑步訓練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1名健康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2.4 ± 2.6歲,身高169.1 ± 8.7公分,體重66.8 ± 13.7公斤。受試者於跑步訓練前後進行漸增負荷最大攝氧量測驗,評量受試者最大攝氧量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換氣閾值心跳 (heart rate of ventilatory threshold, HRVT) 呼吸代償點心跳 (heart rate of respiratory compensation point, HRRCP)、最大心跳 (HRmax)、換氣閾值速度 (velocity at ventilatory threshold ,vVT)、呼吸代償點速度 (velocity at respiratory compensation point, vRCP)、最大攝氧量速度 (velocity at maximal oxygen uptake, vV̇O2max) 等數據。依受試者前測V̇O2max分為有氧能力較佳 (N=12) 與有氧能力較差 (N=9) 的組別,進行四週、每週三次跑步訓練,跑步訓練處方包含間歇訓練、節奏跑與輕鬆跑,跑步訓練過程皆配戴穿戴式裝置實施自我監控訓練。完成四週訓練後以成對樣本t檢定比較訓練前後兩組各項指標之差異。結果:有氧能力較佳組在訓練後VVT (9.09±1.04;10.05±0.94 km/hr)、VRCP (10.95±1.14;12.20±1.23 km/hr) 與vV̇O2max (12.99±1.36;13.74±1.36 km/hr) 皆有顯著進步 ( p<.05)、HRmax (197.08±7.72;190.58±7.66 beat/min) 顯著下降(p<.05)、V̇O2max無顯著差異 ( p>.05 );有氧能力較差組VVT (7.66±0.46; 8.31±0.60 km/hr)、VRCP (8.47±0.64;9.43±0.75 km/hr) 與vV̇O2max (9.26±0.83;10.12±1.03 km/hr)、V̇O2max (34.04±2.24;37.34±4.23 ml/kg/min) 皆有顯著進步 ( p<.05);HRmax無顯著差異。兩組HRVT與HRRCP皆無顯著差異。結論:自我監控心跳是有效控制跑步訓練強度的指標,可以提升有氧生理指標的跑步速度,但是無法改善有氧能力較佳者的V̇O2max。 |